陜西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,是國家培養(yǎng)高等院校、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,被譽為“教師的搖籃”。
學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陜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,1954年更名為西安師范學院,1960年與陜西師范學院合并,定名為陜西師范大學,1978年劃歸教育部直屬。建校70多年來,學校秉承“西部紅燭精神”和“厚德、積學、勵志、敦行”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立足西部,服務全國,已發(fā)展成為一所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一流師范大學,為國家培養(yǎng)各類畢業(yè)生47.1萬余人,形成了“抱道不曲、擁書自雄”的學風和“淳厚博雅、知行合一”的校風?,F(xiàn)任黨委書記李忠軍教授,校長游旭群教授。
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1個學院(部)、1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和民族教育學院(預科教育),有69個本科專業(yè),3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,1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;有1個博士專業(yè)學位授權點(教育博士)和19個碩士專業(yè)學位授權點。設有1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。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,4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(yōu)秀博士學位論文,7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(yōu)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,90篇博士論文入選陜西省優(yōu)秀博士學位論文,1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(yōu)秀教育博士專業(yè)學位論文,16篇碩士論文入選全國教育碩士專業(yè)學位優(yōu)秀論文;有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(yǎng)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,***教學團隊3個,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(chuàng)新引智基地3個,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,***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,***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,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,教育部國別和區(qū)域研究中心4個,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個,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,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1個,國家民委“一帶一路”國別和區(qū)域研究中心1個,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1個,全國婦聯(lián)重點研究基地1個,國家旅游局研究基地1個,全國教育碩士專業(yè)學位研究生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示范基地2個,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個,農業(yè)農村部研發(fā)專業(yè)中心1個,陜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26個,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,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1個,陜西省重點輿情信息研究中心1個,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點研究基地1個,陜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,陜西省教學團隊29個,陜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8個,陜西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5個,陜西省研究生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示范工作站5個,各類研究中心(所)80余個。學校設有遠程教育學院、教師干部培訓學院等辦學機構,此外,還設有教育部西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、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、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、陜西省基礎教育資源研發(fā)中心、陜西省教師教育指導中心和陜西省干部教育培訓基地,以及中國唐史學會、中國古都學會等幾十個學術團體和學術機構。
學?,F(xiàn)有教師1980余人,具有博士、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5.3%,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75.6%,教師中有教授590余人,副教授810余人。雙聘院士8人,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,***特聘教授16人,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9人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,***教學名師2人,國家優(yōu)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,文化名家暨“四個一批”人才4人,“新世紀優(yōu)秀人才支持計劃”入選者41人,陜西省“三秦學者創(chuàng)新團隊”5個,陜西省“三秦學者”2人,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、省“三五”人才、省重點領域頂尖人才、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(tǒng)“六個一批”人才、省級教學名師、省中青年科技創(chuàng)新領軍人才等人才計劃入選者56人,省科技新星、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、省百名青年文學藝術家扶持計劃、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等人才計劃入選者53人。
學?,F(xiàn)有全日制本科生17766人,研究生20233人(其中全日制研究生9609人,非全日制研究生10624人),各類留學生808人,繼續(xù)教育和網絡教育學生48000余人。長期以來,學校以質量為生命線,狠抓教學管理和改革,取得顯著成效。近年來,共獲***教學成果獎18項,省級教學成果獎183項;11個專業(yè)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(yè),22個專業(yè)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(yè);11個專業(yè)被確立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(yè);27個專業(yè)被確定為***一流專業(yè)建設點,7個專業(yè)被確定為省級一流專業(yè)建設點;2個***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創(chuàng)新實驗區(qū),18個省級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創(chuàng)新實驗區(qū);11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獲得***項目認定,15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獲得省級項目認定;2個項目(包含13個專業(yè))獲批教育部“卓越教師培養(yǎng)計劃改革項目”。9門課程被評為***精品課程,47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;8門課程被評為***精品視頻公開課程,8門課程被評為***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;5門課程被評為***精品資源共享課程,42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;4門課程被評為***線上一流課程,8門課程被評為***線下一流課程,2門課程被評為***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;10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線上一流課程,10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線下一流課程,3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。
學校大力實施科研強校戰(zhàn)略,科研實力持續(xù)提升。近5年來,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228項,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95項,教育部項目 158 項;出版著作888部,發(fā)表學術論文6733篇,110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。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共爭取科技經費8.03億元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6年以來連續(xù)5年保持百項以上,共承擔國家重大(重點)項目20項,其中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、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、優(yōu)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10項,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項目(含課題)9項,國家重大專項“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”專題任務1項。出版及參編學術著作145部,其中專著52部, 56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;授權專利1266項,其中發(fā)明專利1033項,國外發(fā)明專利8項。